摘要:本次针对下返采油井无法验封技术进行攻关,通过对集流型管道流量计进行改造,研制出适合封堵采油井的验封技术。
1 试验区简介
试验区面积1.21km2,地质储量163.07×104t,孔隙体积283.10×104m3,采用125m×125m五点法面积井网,共有注采井79口,其中注入井35口,采油井44口,目的层为葡Ⅰ1-4油层,试验区为利用原试验区井位下返(即原试验开采SII10-12油层,现开采PI1-4油层),为避免试验井上下层位相互干扰,对采油井SII10-12油层进行机械封堵。
2 问题的提出及测井原理
2.1 问题的提出
试验区7口采油井产液量2017年在周围注入井无任何调整措施情况下出现突升,正常生产时日产液458t/d,日产油13.9t/d,综合含水97.0%,2017年8月日产液829t/d,日产油9.1t/d,综合含水98.9%,日产液上升371t/d,综合含水上升1.89个百分点,试验区注入三元主段塞,是处于见效高峰期,7口采油井含水未下降反而出现回升,且产液量突升。但由于采油井均是利用原二类油层井,投产后采用丢手方式对SII10-12油层进行封堵,封堵层位以下管柱尾部为丝堵,测井仪器不能够下入底部射孔层进行常规环空测井。
2.2 测井原理
SII10-12油层通过丢手下入两个封隔器进行封堵,葡Ⅰ1-4油层产液通过油管底部筛管进入套管,在由抽油泵抽到井口计量间,完成产液输送。测井班组通过井口偏心测试闸门下入套管大伞集流型管道流量计过油管导锥进入套管测量套管流量(全井产液)Q1,同理将装入导向爪油管小伞集流型管道流量计下过封隔器测量油管流量Q2,若Q1=Q2,封堵层位未漏失,封堵效果良好;若Q1>Q2,封堵层位漏失,封堵效果差,基于上述测井原理可完成采油井SII10-12油层封堵效果评价。
3 测井实例
利用该技术对具备测试条件的17口封堵采油井(其余井有的是250井口,有的是井口遇阻或出油等)进行验封,均测试成功,测试结果表明8口采油井密封,9口采油井井不密封。
3.1 封堵层漏失测井实例
6月21日对E67井进行封堵层位评价,该井日产液51.25m3/d,施工人员下入套管大伞集流型管道流量计先后三次测得套管910m套管产液量,测量值分别是33.88,33.5,34.32m3/d,验证管道流量计稳定性良好,上提仪器至908m处先后两次测得套管产液量,测量值分别是30.95,31.58m3/d,可验证仪器重复性也良好,五次测量套管流量取平均为32.85m3/d,故Q1=32.85m3/d。同理将小伞集流型管道流量计装入导向爪下过封隔器测油管里流量,分别在933,933.2,933.5m处测得油管产液量20.33,20.06,20.48m3/d,三次测量油管流量取平均值为20.29m3/d,故Q2=20.29m3/d,Q1>Q2,故该井封堵层位漏失,漏失量12.56 m3/d。
3.2 封堵层未漏失测井实例
6月22日对采油井E65井进行封堵层位评价,该井日产液为31.87m3/d,采用同样测井方法分别在套管中913m、913.7,910.3m处测得套管流量32.45m3/d、31.78m3/d、30.91m3/d,取平均值31.71m3/d,故Q1=31.71m3/d。同理分别在油管中930m、930.2m、930.5m测得油管流量32.21,32.27,32.98m3/d,取平均值32.49m3/d,故Q2=32.49m3/d,Q1与Q2相近可认为Q1=Q2,故该井封堵层位密封良好,未漏失。
3.3 重新封堵后效果
现场依据测试结果,同时结合采油井动态变化,对动态反映液量突升大的7口采油井进行了重新密封,7口采油井封堵前单井日产液118t/d,日产油1.3t/d,综合含水98.9%,重新封堵后日产液77t/d,日产油2t/d,综合含水97.45%,日产液下降42t/d,含水下降1.45个百分点,保证了试验效果。
4 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
目前班组施工需要一口井下入大小伞两种集流型管道流量计,造成班组施工工作量大,建议研发制造中心对伞型结构进行改造,班组一次下井可以完成套管与油管流量测量,减少测试工作量和测试时间。